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轻蔑(mèi) 夸耀(yào) 顶端 环游
B.瞄准(miáo) 撕开(sī) 海鸥 依次
C.赞誉(yù) 咧嘴(liě) 帽子 钩住
2、唐僧是哪个朝代的人物,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 )
A.宋朝 B.明朝 C.秦朝 D.唐朝
3、《颜勤礼碑》是( )的代表作之一。
A.欧阳询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4、词语积累(10分)
qīng tíng nà hǎn duàn liàn cí xiáng mó quán cā zhǎ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
cù yōng shēng chù zhǎn xīn wǔ yì shén jī miào su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巍峨( ) 恍然大悟( ) 乐此不疲( )
6、本单元课文的语言风趣幽默,请按要求摘录相关的句子。
(1)巧妙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象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我调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植物青翠旺盛的样子。(______)
2.激动而愤怒。(______)
3.来势迅猛,不可抵挡。(______)
4.形容文艺作品等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从而使人在感情上产生共鸣。(______)
8、根据意思写出本课的词语。
(1)手忙乱,脚也忙乱。形容做事慌忙。 (____________)
(2)高声喧哗谈笑。 (____________)
(3)驾驶小艇熟练灵活,得心应手。(____________)
(4)信教的人向神祈祷,乞求保佑。(____________)
9、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了,丫头们在那山坡上已放起来。宝琴叫丫头做起一个大蝙蝠来。宝钗也放起个一连七个大雁来,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 )在地下 ,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 ) 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1】在文中的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2】你觉得他们放风筝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语句。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品读经典 书香满园”活动计划 |
|
活动目的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经典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和精髓。品读经典,传承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提高师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
活动要求 | 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坚持每天诵读经典,坚持写读书笔记,坚持完成每周的读书目标 |
活动内容 | 1.每天要有15分钟诵读或背诵经典。如利用晨读时间朗诵或背诵古诗文,诵读经典文学著作的精彩片段等。 |
2.各班级根据自己班的情况制订读书目标,列出每周要读的书目,可以是童话、寓言、名人故事、名家名著类书籍。 |
|
3.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由阅读书籍,写读书笔记,可摘抄佳句佳段,也可写读书心得。 |
|
4.每周由老师组织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共同赏析精彩片段等。 |
|
5.开展文学习作评比活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参加报刊、杂志等投稿 |
|
活动时间 | 周一、周三、周五晨读时间,每周二至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
活动地点 | 教室、学校图书馆 |
展示形式 | 举办读书交流会;开展文学习作评比活动,展示优秀习作 |
【1】这份活动计划的主题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
【3】学校制订这份活动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
①传承中华传统经典文化 ②提升学生的演讲水平 ③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④提高全校师生文学素养 ⑤锻炼师生团结合作以及组织活动的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4】阅读并分析这份活动计划,下列与活动计划相符的一项是( )
A.学校规定学生每天必须花15分钟背诵古诗文。
B.举办读书交流会是展示读书成果的唯一形式。
C.周二和周四不需要诵读或背诵经典。
D.学生要先自由阅读经典书籍、写读书笔记,再集中交流、分享读书成果。
11、《秦兵马俑》节选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1】选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话没有说完 B. 声音的延长 C. 同类词语的省略
【2】选文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选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
12、名著选段阅读。
土地即与同进,寻至花亭不见,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里都没寻处。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个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
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
旁有仙吏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
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下摘桃。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望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哪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选自《西游记》第五回)
【1】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
【2】结合文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从擅吃仙桃可以看出大圣不受束缚的特点。( )
(2)从变做小人睡在浓叶间可以看出大圣如同稚子,十分顽皮。( )
(3)大圣一被惊醒就从树上跳下来,拿出金箍棒,可见大圣十分胆小。( )
【3】全书充满了丰富奇特的想象,请结合文段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毛主席在花山(节选)
1948年的春夏之交,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他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一天早晨,毛主席正在看地图,忽然抬起头,问警卫员:“①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
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了不影响您的工作,我和村长商量了,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②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警卫员解释道:“这碾子一转,对您工作干扰太大。”
毛主席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说:“这怎么会呢?多年的战争生活,使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是!”警卫员拔腿就走。
“③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
警卫员帮大娘端着盛满玉米的簸箕回到了花椒树下的碾台。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碾米的老乡,碾台吱扭吱扭地转了起来。警卫员刚回到院里,毛主席就叫他进来。他走进去,毛主席把笔放下,说:“任务完成得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办。”说着,毛主席从桌上拿起一筒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是在南方工作的同志送的,转了几道手才送到毛主席这里,毛主席一直没舍得喝。他站在那里,表示为难。毛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④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敬了个礼。毛主席笑着说:“快去吧,炊事员还等着你呢。”
【1】短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两件事,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①和句子②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_,句子③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句子④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_。
A.坚持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
B.与群众的深厚情谊,对警卫员的关心和教育
C.十分体察民情,留心百姓的生活
【3】短文主要对毛主席进行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描写。
【4】文中描写的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对群众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① , 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② ,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③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④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一”可解释为:①数词;②相同;③满,全。请选择下面词语中“一”的意思
高歌一曲________ 一碧千里________
(2)把下列四个词分别填人文中①、②、③、④处。A.低吟 B.回味 C.一碧千里 D.翠色欲流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文中描写绿的范围广的词语________,描写绿的动态美的词语是________。
(4)这段话写出了草原________的特点。
15、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故都的秋(节选)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选文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故都饱含秋意的景观,其中有五处景观用笔极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样一笔带过的原因是______
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
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以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笔极简
【2】作者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经常提及南方的秋天,这样写的用意是( )
A.故都和南国的秋都富于特色,二者放在一起才能表达作者对秋的怀念
B.将故都的秋和南国的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喜爱
C.写出了故都的秋和南国的秋都是好的,作者难以取舍
D.将所有自己怀念的故都的秋和南方的秋都记录下来,表达自己对二者的喜爱
16、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之间隔着一条漳河,魏国强大,赵国弱小, 魏国早就想吞并赵国。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 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国君一面竭力防卫,一面派人去齐国求救。齐国担心赵国灭亡后,魏国乘胜追击,将战火烧到齐国。为了自己的安全,齐国决定出兵。
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去解救赵国。
孙膑却连连摇头,对田忌说:“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田忌说:“你说该怎么办?”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一番话说得田忌心服口服,他立即下令,大军直奔魏国而去。为了麻痹庞涓,孙膑又故意派出两个无名将领,率一部分兵力去
强攻魏国的襄陵。这一打,果然不出孙膑所料,齐兵在襄陵城下吃了个大败仗。消息传到庞涓那里,他很得意,心想田忌哪是自己的对手。
庞涓怎会料到,这一切都是孙膑设下的圈套。就在孙膑派兵佯攻襄陵的同时,齐军主力早已绕道直奔大粱而去了。
魏王发觉齐军已经逼近都城,顿时惊慌失措,立刻派人火速传令, 要庞涓快来保驾。庞涓得到命令,自然不敢怠慢,只好撒离邯郸,带领自己的部下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救援。
再说魏军这次攻赵,连续行军打仗,一直就没有好好休息过。现在一听说自己的国都被齐军包围,后院起火,一个个都乱了方寸,连武器、粮草都顾不得多带,就一个劲儿地往回赶,人心惶惶,士气大大低落。
桂陵是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孙膑就在这里布下天罗地网。魏军急急忙忙赶到桂陵时,早已是精疲力竭。
田忌见魏军进入了伏击圈,便命令齐军一齐杀出。魏军措手不及, 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庞涓见大势已去,知道无力回天,只得率残兵败将落荒而逃。齐军大获全胜。
——《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1】齐国担心赵国灭亡后,魏国乘胜追击,将战火烧到齐国。
这间接写出了_________的强大,我们可以将齐国与赵国的厉害关系概括为_____(四字成语)
【2】孙膑与田忌的一番交谈,突出孙膑计谋_____,假设依田忌所言,结果可能是:_________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与其硬拼,胜负难料,_____失守。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怎样的人物特征?
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庞涓在“围魏救赵”中溃败后,向你请教他自己的失败的原因,你会怎么回答,试写出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1】“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而且有些“口吃”是因为_________。
【2】“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你对这句话中的“一刀刀”的理解是___________
【3】“试试看吧。”读这句话时,应该用( )的语气?
A.颤抖、恐惧
B.犹豫、胆怯
C.坚定、平静
D.自豪、豪迈
【4】用自己的话说说刘伯承为什么不愿意打麻醉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有关羽刮骨疗毒,今有刘伯承忍痛手术。请你说说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蝴蝶随意地飞”中“随意”的意思是____,还能用_____ 一词替换。
【2】读画“_____”的句子,回答问题。
(1)大树和土墙真的会发出声响回应“我”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4】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______的。“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大闹天宫
东胜神州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产下一猴。石猴求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去可行十万八千里,自称“美猴王”。他借得定海神针,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马温。
当猴王得知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吒二将。孙悟空又被请上天管理蟠桃园。
他偷吃了蟠桃,搅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
玉帝又派天兵捉拿。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太上老君用暗器击中孙悟空,猴王被擒。经刀砍斧剁,火烧雷击,丹炉锻炼,孙悟空毫发无伤。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傲来国( ) 孙悟空( ) 金箍棒( )
阴曹地府( ) 生死簿( ) 弼马温( )
哪吒( ) 蟠桃园( ) 被擒( )
刀砍斧剁( )
(2)把下列词语放回到短文中,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并写下来。
①勾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锻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毫发无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遣兵——( ) 捉拿——( )
建议——( ) 勾销——( )
管理——( ) 逃离——( )
(4)认真读一读短文,想想孙悟空都是怎样大闹天宫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百变的句子。(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浪打翻了小船。(改写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文从墨客前来茶楼对句。始终没有妙句对出。(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湾活水千江月(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一阵风吹断了风筝线。(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该写句子。(6分)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引起人们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缩句)
(2)《白杨》的作者是袁鹰写的。(修改病句)
(3)李老师对珊珊说,珊珊的作文有两处错误,让他讲给珊珊听。(改为直述句)
23、写作天地。
选择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人,通过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展现出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完成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