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衡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语句中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哪一组(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要______地相信党和政府,______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A.半信半疑  手疾眼快 B.一声不吭  齐心协力

    C.跃跃欲试  手疾眼快 D.坚定不移  齐心协力

  • 2、下列句子中所写的人物分别是(  )

    ①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靴皆相称。

    ②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③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姿。

    ④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A.孙悟空  武松  贾宝玉  诸葛亮

    B.孙悟空  武松  诸葛亮  贾宝玉

    C.武松  孙悟空  贾宝玉  诸葛亮

    D.武松  孙悟空  诸葛亮  贾宝玉

  •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万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四面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

    C.面对疫情,举国上下心系武汉,各地人民踊跃捐贈,谱写了一曲“青山一道同云雨”的壮歌。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按要求完成练习

    1.将这些随意滥改的成语恢复其本来面貌

    衣衣不舍——服装店广告__________

    随心所浴——某洗浴中心广告__________

    万室俱备——某房产公司广告__________

    步步糕升——某蛋糕广告__________

    衣布到位——某布衣店广告__________

    2.古时候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那个人送给县官的果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一段话中,有几个错别字,请把它们圈出并依次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他这个人尊守纪律,学习克苦,锻练积极,门门攻课成绩优秀,在加上平时皮气又很好,所以在同学中间很有人源。既便偶反小错,大家也都能够原量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约定——_____ 依次——_____  显然——_____ 放肆——_____

    反义词:轻蔑——_____  放肆——_____  灵巧——_____  勇敢——_____

  •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的火球 _______的泪花   _______的贡献

     _______的灯钮 _______的戈壁   _______的巨响

  • 7、读拼音,写词语。

    (1)猴子用爪子________帽子,故意dòu_______孩子生气。孩子xià hu_______它,猴子就用后脚gōu_______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地方,扭着身子,向孩子做着鬼脸。

    (2)“只是yíng_______得了这次比赛,就骄傲起来,开始kuā yào________自己,放松警惕。”教练对队员这样fàng ________的行为很不满意地说。

  • 8、看拼音,写词语。

    bào zi    lán qiú    shā yá 

    ( ) ( ) (   ) 

    méi tàn  yōng dài   shēn yín

    ( )   ( ) (   ) 

    jiū xīn fàng sì  fēng kuáng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景阳冈(节选)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  )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  )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  )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  )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  )。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本文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将下列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踢 轮 揪  提 打 劈

    3画“ ”的句子中加点字“般”的意思是______。这“三般”写出了大虫的______

    4选文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绿林深处白鹭飞

    ①初夏时节,风清日丽。我们终于来到了武安镇清泉村。

    ②绿绿的秧苗站稳了脚跟,正婆娑着散发出无尽的青春。稻秧田错落有致,田间阡陌纵横,沟渠流水汤汤,清澈澄碧。金色的阳光裹着绿色的风的衣裳,在树梢上舞蹈,在房舍间穿梭,在水洼洼里谈笑。白果树、杨树、桃树、桑树围着一坡又一坡的村舍低声絮语。

    ③走过一个又一个小山坡,车子停靠在一户人家门前。一棵高大的杏树遮天蔽日,树下落了一地浅黄的杏子。柴垛、沙堆间有小鸡呢喃着觅食,门前、草丛中有狗在撒欢。

    ④眼睛越过门前的稻秧田,对面是一片深绿色的杉树林,山林外围是嫩绿色的杨树,树林越深,绿色也渐渐由浅至深,至深处则似一块墨绿色的玉镶嵌在广袤的天际。林间不时地传出“咕咕嘎嘎”的鸟鸣。灌入耳郭的丝丝风声捎着鸟鸣声,不断涌动着你宁静的思绪。

    ⑤放眼望去,树木葱茏,绿荫滚滚。绿林上空,蓝天载着悠悠浮云,天蓝得纯净,云白得耀眼。阳光丝丝透进,在树林间快活地闪烁着,跳跃着,林间点缀着若隐若现的白色,像盛开的广玉兰花。定睛一看,枝头上正密密麻麻地停栖着上千只白鹭!不知是否林间有人惊动,一阵风过,一片白鹭群飞而起,正扑棱着翅膀向空中齐飞、滑翔,再栖落,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咕咕嘎嘎”的鸣声不绝于耳,让人疑是误入了“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千年诗行中!

    ⑥我们惊喜地走在田埂上,向杉树林近处走去。抬头仰望,丛林中,只见它们昂着高贵的头,君临天下。那雪白的羽毛,修长纤细的腿,体态婀娜如舞蹈的少女,姿态优雅又如高贵的绅士。有的在枝头筑巢,嬉戏逗趣;有的引颈吟唱,翩翩起舞。它们体态轻盈,或奋力展翅,跃跃欲飞;或相依相偎,成双成对,带给你一份喜悦与宁静……偶尔回头,也见绿绿的稻秧田里。时有一两只缓缓飞落在明净的水田边洗喙叼鱼,稻田便成了一幅嵌在镜框里的画。让人不由想起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诗句。

    ⑦暮色将近。一群群归巢的白鹭自由地滑翔,优美地降落,影影绰绰,还有几只在林间,辗转低回着翩然而落,在薄暮中构成一幅曼妙的剪影。

    【1】“满眼都是绿色的世界。”这句话放在文章第几段的开头最合适(       

    A.②

    B.③

    C.④

    D.⑤

    【2】仔细阅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绿林中的白鹭,先闻鸟声,再观其行。( )

    (2)短文两次引用诗句,描绘的景象是一样的,表达的情感也是一样的。( )

    (3)短文多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乡间迷人的田园风光。( )

    【3】第⑤段是怎样描写白鹭的?请你至少从两个方面来评价这段话在表达上的特色和表达效果,分点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画“ ”的部分写了白鹭在枝头的种种活动,最后却说“带给你一份喜悦与宁静”,这前后是不是矛盾了?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读短文,完成练习。

     

    丹麦人喜欢管闲事。这是在丹麦工作多年的朋友一个极深的印象。 在公共场所,你的车子没有准确地停进划定的位置,或者你停车后没有及时熄火,从路上走过的任意一个人,或是一直在远处长椅上发着呆的一个什么人,便会走到你的身边来,请你把车子按规矩停好,或是请你让车子安静下来,停止排气。你在钓鱼,一些毫不相干的人会走过来。你以为他来给你助兴,他其实是来看你的鱼桶。如果你钓的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他就会要求你把这些鱼放回到你钓鱼的水里去。并且,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他们不只是提醒一下,说说而已,而是一直要在旁边监督着,直到你完全达到了他们的要求,他们才很欣慰地跟你道一声谢谢,然后继续走他们的路或去发他们的呆。邻里之间也更是管得宽。哪家的房子油漆好久没刷了,屋顶上的草发黄了,别人就会来敲你的门:你的房子该修修了,要不要帮忙?你如果说眼下没有功夫,或是要出门旅行,别人就会帮你请来油漆工或检修工。等你回来,把帐单给你,你如数付帐就是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准确—— 安静—— 开放——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再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毫不相干:    

    欣然:  

    你写的一句话:  

    (3)丹麦人喜欢管闲事,文中举了哪些例子?  

    (4)你认为这是在管闲事吗?谈谈你的观点。

     

    (5)你喜欢这些爱管闲事的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6)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 12、精彩回放

    (1)白杨树从来都这么(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 )那么( ),(   )不软弱,也不(   )。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   )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会( )一颗( )的心。

    (3)《白杨》一文的作者是(   ),课文采用了( )的写法,以白杨树来比喻(   )。全文按照(   )的思路,歌颂了( )。

    (4)黑发不知( ),白发方悔(   )。谈谈你对这句名言警句的理解( )。

     

  • 13、读短文,回答问题

    引路人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在密密的雨中,街上行人稀少。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我只顾低头赶路,突然把身旁的一个行人撞了一下,我连忙抬起头来,只见他踉呛(liàng qiàng)了一下,迅速扶住了路旁的墙壁,才没有倒下去。“对不起,对不起!”我连声道歉。“噢,噢,不要紧。”哎呀!这时我才发现他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忙说:“大伯,我扶你回去吧!”说着,就伸手搀扶着他。“太谢谢你了,小姑娘。”他很感动地说。我们一起向前走去。

    突然,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我低头一看,是一块下水道水泥板,就不满地嚷着说:“谁把水泥板拿开了,也不放回原处,真缺德!”但一想到身旁的盲人,忙提醒说:“大伯,你走这边,小心绊倒。”他刚走了一步,随即又停了下来,挣开被我搀扶的手,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着,一边说:“还会有人经过这里,说不定会绊倒的。”不一会儿,他摸到了那块水泥板,又摸到了下水道,小心翼翼地搬过去把它盖好。然后,慢慢地站起来,伸手到衣袋里去摸手绢。

    这时,我的心灵受到了猛烈的一震,赶紧拿出自己的手绢,放在他那双沾满泥水的手中。他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清。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我仿佛看见他那模糊的眼睛在闪光。是的,我看见了他那颗火热透明的心,一颗时时能够想到别人的心。

    雨仍在下着。雨中,我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着,走着……在通往他家的这条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而在学习做人的人生道路上,他—— 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

    【1】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在文中标出,并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四句话,用“____”划出写实在事物的句子,用“~~~~”划出写联想的句子。

    【3】下面几句话中,哪一句最能确切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括号内打“√”。

    ①文章赞扬了小姑娘乐意为盲人做好事的好行为,好品质。( )

    ②文章赞扬了盲人伯伯时时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

    ③文章赞扬了盲人伯伯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表达了小姑娘要像盲人伯伯那样做人的决心。( )

    【4】给文章分段的方法一般有:________

    ①按事件发展的顺序;

    ②按时间顺序;

    ③按地点变换的顺序;

    ④按“总—分—总”的顺序。

    你给这篇文章分段采用了第___种方法。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雪夜中的一盏灯

    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所学校,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

    隔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和绿油油的稻田,我的窗户正好对着学校里张老师的窗户,我常常喜欢向那里眺望。每晚,那个窗口都闪烁着灯光。

    那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也格外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早早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一觉醒来,我又习惯地向对面山腰望去,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张老师的窗口像往常一样闪烁着灯光,在这沉沉的雪夜,这灯光显得分外明亮、耀眼,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 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爬上小楼阁,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背”了一捆,向对面山腰跑去。

    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不住往里灌,年久失修的窗扇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握着红笔,正在批改作业。他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来,往手里哈着热气,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老师”。他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回到家,我又钻进被窝,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张老师穿着厚厚的新棉衣,做在红红的炭火旁给我们批改作业,他的眼睛闪着光,脸上露出了笑容……

    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张老师窗口的灯光却无论风霜雨雪,暑往寒来,每天都亮到深夜。他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喜欢( )  前进( )  寒冷( )  急忙( )

    近义词:分外( )  吃惊( )  明亮( )  往常( )

    2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序号上打“√”)

    (1)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为张老师送柴,说明“我”尊敬关心老师。

    (2)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张老师伏案批改作业,说明张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3理解句子的含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难受是因为( )。

    A.张老师冷得厉害。

    B.张老师工作到深夜,实在太辛苦了。

    C.张老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那么恶劣,工作却那么辛苦,会把身体搞垮的

    4“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文章写这一句是为了说明(   )

    A.“我”毕业离校已有多年。

    B.张老师教出了许多学生。

    C.张老师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培养了许多学生。

    D.在漫长的岁月中,张老师培养了一批批学生。

  • 15、课外阅读。

    神奇的“打”字

    陈原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动作,可以同“打”字联起来。比方“打毛衣”,这不是跟毛衣过不去,非把它好好揍一顿不可;也不是打倒毛衣。不是打烂它,打碎它,而是恰恰相反,要把毛线编织成毛衣。文绉绉的说法是“织毛衣”,但人们宁可说“打毛衣”。“打草鞋”的“打”,与“打毛衣”类似,不是跟草鞋作对,而是用草“编成”鞋子。能不能依次类推?不能。人们不能说“打皮鞋”,也不能说“打裤子”(除非你指的是编织毛线裤)。可见“打”字有点神奇意味了。

    “打酱油”的”打”,当然不是打破酱油瓶,也不是编织酱油瓶,而是“买”的意思。凡是买液体的东西,常常用得上“打”字,比如“打酒”"打ニ两酒"打油”"打香油"“打半斤油”(打油诗)。光说它是“买”(液体)的同义词,那也不对。“打水”(打ー桶水)并不等于买水,或买一桶水,却是到井边或到河边用吊桶提一桶水来:“打洗脸水”,可又无须去井边或河边,只要在自来水龙头那儿装一盆水来就行了。

    “买”同“打”不是等义词。“打酱油”同“买酱油”的话感是不一样的。前者在口语中表现出更多的生活气息。“打”不能代替“买”,倒如,你不能说“到百货公司去打文具”到商店去打个收音机”,这样用,就不知所云了。“打”字完全不能同“买”字一般使用吗?在某种情况下,却又不然。“打票”“打船票””打火车票”“给我打一张五分的票”,票又不是液体,却又可以“打”一下,这就显得有点“神奇”了。

    “玩意儿”也利用了“打”字。常常说“打牌“打扑克”“打纸牌”"打麻将”当然不是揍牌,而是玩牌。某些球类运用也叫“打”,如“打篮球”“打排球”打乒兵球”“打高尔夫球”,毫无击破什么球之心,却是全心去玩球的。“打秋千”,打它一下,就是玩它一下,平衡木、吊环、鞍马,虽都是健身器材,但不能用“打”宇,如“打平衡木”,就不知是什么意思了。

    1你觉得“打”字神奇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的“打”字选择合适的释义,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击:酸  B.放出,发出   C.举,提起   D.涂抹   E.捉;获取

    F.用,采用;使用   G.截,停,减,退   H.收割

    殴打_______ 打蜡_______ 打粮食_______ 打比方_______

    打鱼_______ 打雷_______ 打价儿_______ 打灯笼_______

    3结合选文,说一说“打”和”买”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一个像“打”字这样神奇又平凡的字,并写一写它的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童心悠悠(节选)

    每当我看见儿童——捉迷藏、跳房子、办家家酒……我的血就加快了流速,全身微微发热,心里格外兴奋。

    我盼望成天和儿童一起。终于和他们在一起了!

    难忘啊——我们一起在湛蓝的天空下阅读优美的散文、诗句,讲孙悟空遨游太空的故事;我们一起在乡间田野上畅谈,又登上俏丽的小山,拾片红叶、采朵秋菊,跟着放牛娃唱牧歌;我们在充满神秘、哲理的松坡林里捉迷藏,你找,我躲;这儿一角衣襟,那儿又冒出半截脑袋,林里充满了朗朗的笑声……

    这些声音常常掀开我童年的窗帘——

    那时,我是一个充满饥饿的孩子。饥饿()可畏()法国的雨果说过()好奇是饥饿的粮食()每遇到它就想吃()那么我的饥饿可算是“好奇症”吧()因为这“病”的缘故,我很小就会拆卸玩具、收音机、安装小汽船;知道了洋娃娃为什么会“哇哇”地叫、怎样使一块铁皮不沉水;懂得了野鸭为什么叫候鸟、而喜鹊又叫留鸟;想象着今后要到天宫去取桂花酒,下海里龙宫找龙王;因为这“病”的缘故,妈妈说我是淘气的野孩子;叔叔因我拆收音机打了我两巴掌;隔壁李奶奶说这孩子长大了要翻天的。

    啊,我希望我的“好奇症”继续发作下去,永远保持童心,永远在好奇中生活。永远过那追求、探索、惊奇、天真、快乐的儿童生活。童心,童心把我带回到五十个小朋友的欢快笑声之中。

    1给文中的方框里加上标点符号。

    2文中的“病”加引号,是因为______。“我”的“病”实际指的是_______。作者说“我”是一个充满饥饿的孩子就是说_____________

    3读了全文,可以知道作者的职业是 ________________。他在文中回忆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时的快乐生活,也写出了自己现在和________________在一起的快乐。

    4你觉得妈妈、叔叔、李奶奶对“我”的态度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和童年有关的名人名言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积累。(2+2+4分)

    (1) 沙,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2)在《草原》一文中,有一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也是老舍先生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这句话是:  

    (3)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 ,长出粗壮的   。(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 ,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 18、重点段落品析。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什么是真正的荷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荷兰被称为牧场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面的动物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理解。

    少年林肯

    林肯曾任美国总统,是一位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威望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林肯的少年时代家境困窘,他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参加劳动。在空闲的时候,他就抓紧学习,认真读书。他用木炭在木板上做算术,蘸着自制的黑墨水练字。到了夜晚,他就利用火炉里射出来的亮光看书。他读的书大多是借来的,有时为借一本书要跑上很远的路。

    有一次,他向邻村大叔借到一本向往已久的《华盛顿传》,他高兴极了。但这本书因为屋漏被雨淋湿了,真是乐极生悲。林肯皱着眉头,暗暗思忖:向人家借来这样珍贵的书,现在弄湿了,该怎么办呢?第二天清早,林肯哭丧着脸赶到邻村那个大叔家里,先诚恳地道了歉,接着说:“我没钱赔书,请让我给您干三天活儿吧!”于是,他拼着力气,在大叔家劈柴、烧饭,整整忙了三天。这位大叔被林肯诚挚的行动感动了,和蔼地说:“林肯呀,你可真是个少有的好孩子,为了奖励你,这本书送给你吧!”

    林肯喜出望外,小心翼翼地接过珍爱的《华盛顿传》,回家了。

    【1】在文中用“ ”画出表现林肯刻苦学习的句子来。

    【2】文章刻画人物的主要描写手法是(       

    A.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C.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3】大叔为什么要把《华盛顿传》送给林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难道不耐人寻味吗?(改成陈述句)

                                     

    2.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不能不感到吃惊。(改成肯定句)

                                     

  • 2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你得服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写关联词。

    ( )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4)田忌喜欢赛马。(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翻开影集、日记……回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某个时刻的某件事情又涌上心来,让你感慨万千。请以“那一刻,我 ”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习作。注意把“那一刻”发生的事情经过写清楚,把当时的感受写真实。文中一律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