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那曲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陷阱 瞑目蹲身

    B.放肆 迫不急待

    C.保母 簇拥

    D.幔子 出谋画策

  • 2、下面哪一项最有可能是“鵮架”中“鵮”字的意思?

    (  )

    A.陷阱

    B.水势很大

    C.讽刺

    D.尖嘴的家禽或鸟啄东西

  •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聪惠(       

    A.甚至

    B.非常,特别

    C.更进一步

    【2】为果(       

    A.布置,设计

    B.假如,假若

    C.摆设,摆放

    【3】未       

    A.听见,听到

    B.听见的事情,消息

    C.用鼻子嗅

    【4】呼儿出(       

    A.你,你的

    B.才,只有

    C.就,于是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你如何( )不肯卖酒与我吃?

    2.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

    3.比及( )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

    4.石猴喜不自胜( ),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5.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 )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6.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 )

    7.武松笑道:“原来恁地( )……”

  • 5、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抱怨——(   )   魁梧——(   )

    2.反义词:僵硬——(   )   清新——(   )

     

     

  • 6、张飞被手下部将________所刺,后降吴,先主伐吴时,吴归还二人于刘备。

  •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把花养在屋子里自己观赏,(   )把花养在窗外让大家共同欣赏。

    2.德国人(   )爱花,(   )也爱养花。

    3.非洲的花(   ),(   )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

    4.非洲人特别注重服装颜色的鲜亮耀眼。(   )男女老少(   )喜欢穿花衣服。

    5.大象(   )身躯庞大,(   )舞姿优美,没有一点笨重的感觉。

  • 8、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填空。

    ( )( )       养尊( )( )        随心( )( )

    ( )( )     情不( )( )   ( )( )

    (1)在知识的海洋中,你可以( )地畅游。

    (2)讨论会上,大家都对提出的问题踊跃发表意见,而他却一直(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天地。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

    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她)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达使她迷惑不解。 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您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糊糊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回家的路。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着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⑤⑥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第⑦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着非凡的意义,这里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⑧自然段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关联词。

    4从全文看,第⑧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充满人情味儿的小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 10、快乐阅读。

    泥人张(节选)

    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瞅,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人说:“人家在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啥样,他捏的啥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

    只见人家泥人张似乎没听见,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 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不过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

    1读一读,体会下面动词的妙处。

    只见人家泥人张似乎没听见,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泥人张是在什么情况下捏海张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曲线画出写泥人张捏得逼真的句子。

    4泥人张捏的泥人很逼真,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请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海张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泥人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线句子是对海张五的什么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延伸阅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林冲)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①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朝那庙里来。进了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②进入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有爆响声。林冲跳起身来,从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一枪先戳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戳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了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哪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

    (有删改)

    【1】从句①对林冲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②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写出了林冲______________的形象。

  • 12、课外阅读。

    三亚落日(节选)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儿,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1】用“  ”画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一意思的,在相关选项后面画“√”。

    A.蓝天(  )   B.大海(  )

    C.白鸥(  )  D.椰子树(  )

    E.海滩 (  )  F.游人(  )

    【2】阅读短文第3自然段,把夕阳滑落的过程写下来。

    ___—— ____—— _____

    【3】赏析词句,完成练习。

    (1)第1自然段中“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写出了_____美;“低翔”“掠过”体现了景物的___ 美。

    (2)画“  ”的句子把___比作___,写出了___,表达了作者____之情。

  • 13、阅读短文《汉字与中国心》,完成练习。

    ①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②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③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这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选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能使爱过中华文化教有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④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干,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 ”;春雨时吟“ ”;中秋时吟“ ”;送别时吟“ ”,喜悦时吟“ ”;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路”……古典诗词已经规定和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⑤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戏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潮难已: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的第4自然段,将合适的诗句的序号填在短文横线上。

    ①漫卷诗书喜欲狂     ②明月几时有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     ④好雨知时节 ⑤劝君更尽一杯酒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不适( )   特别( )   吝啬( )     赞成( )

    【4】根据短文内容,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汉字的特点? (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5】下列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的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6】联系现实,结合本文说说为什么“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本梳理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从全文看。作者对五个手指的评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名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五个手指的协调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成语与广告

    国内最先动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证。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写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成语与广告词结成了一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不汗颜,这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人认为没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儿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还有人认为对于广告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根据本文可知,丰田车是哪个国家产的?(  )

    A. 中国   B. 日本   C. 德国   D. 美国

    2下列成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咳不容缓   B. 骑乐无穷   C. 默默无蚊   D. 一鸣惊人

    3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2分)

    A. 有人认为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

    B. 有人认为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

    C. 成语之林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

    D. 这样不会影响中小学生对成语的正确学习与运用。

    4广告人使用“默默无蚊”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理解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儿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地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注①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这句话说明苏七块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声音响亮。

    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这两句话运用传神的动词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C.三轮车夫张四摔伤,因无七块银元,苏七块坚决不给他治伤,当看到张四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苏七块“这下比按铃还快”,马上给张四治伤,可见苏七块是一个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

    D.小说富含浓厚的“津味”,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具有天津卫方言特色的词语,如“嘛”“赛”,将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

    2苏七块一直不给车夫张四看病,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他不愿意给张四这样身份低下的车夫看病。

    B.因为张四拿不出七块银元,苏七块给他看病挣不到钱。

    C.因为苏七块不想破坏自己定下的规矩。

    D.因为苏七块看准了华大夫心善,他想等华大夫替张四付钱。

    3下列对苏七块的人物特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医术高明但唯利是图。 B.医术高明且坚持原则。

    C.唯利是图但心地善良。 D.心地善良且坚持原则。

    4文中画“  ”的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  )描写。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D.神态

    5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本文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们为什么称苏大夫为“苏七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拓展阅读

    外祖父的白胡须

    琦君

    ①坐在后门口的一件有趣的工作,就是编小竹笼。外祖父用小刀把竹篾削成细细的,教我编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笼子。笼子里面放圆卵石,编好了扔着玩。有一次,我捉了一只金龟子塞在里面,外祖父一定要我把它放走,他说虫子也不可随便虐待的。他指着墙角边正在排着队伍搬运食物的蚂蚁说:“你看蚂蚁多好,一个家族同心协力地把食物运回洞里,藏起来冬天吃,从来没看见一只蚂蚁只顾自己在外吃饱了不回家的。”他常常故意丢一点糕饼在墙边,坐在那守着蚂蚁搬运,嘴角一直挂着微笑。妈妈说外祖父会长寿,就是因为他看世上什么都是好玩儿的。

    ②要饭的看见他坐在后门口,就伸手向他讨钱。他就掏出枚铜子给他。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他再掏一枚给他。一直到铜子掏完为止,摇摇手说:“今天没有了,明天我换了铜子你们再来。”妈妈说善门难开,叫他不要这么施舍,招来好多要饭的难对付。他像有点不高兴,烟筒敲得咯咯的响,他说:“哪个愿意讨饭?总是没法子才走这条路。”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个女乞丐向外祖父讨了一枚铜子,不到两个钟头,她又背了个孩子再来讨。我告诉外祖父说:“她已经来过了。”他像听也没听见,又给她一枚。我问他:“您为什么不看看清楚,她明明是欺骗。”他说:“孩子,天底下的事就这样,他来骗你,你只要不被他骗就是了。一枚铜子,在她眼里比斗笠还大,多给她一枚,她多高兴?这么多讨饭的,有的人确是好吃懒做,但有的真的是因为贫穷。我有多的,就给他们。也许有一天他们有好日子过了,也会想起自己从前的苦日子,受过人的接济,他就会好好帮助别人了,那么我今天这枚铜圆的功效就很大了。”

    ③我自幼依他膝下多年,我们祖孙之爱是超乎寻常的。记得最后那一年腊月廿八,乡下演庙戏,天下着大雪,冻得足手都僵硬了。而每年腊月的封门戏,班子总是最蹩脚的,衣服破烂,唱戏的都是又丑又老,连我这个戏迷都不想去看。可是外祖父点起灯笼,穿上钉鞋,对我与长工阿根说:“走,我们看戏去。”到了庙里,戏已经开锣了,正殿里零零落落的还不到三十个人。台上一男一女哑着嗓子不知在唱些什么。武生旧兮兮地长靠背后,旗子都只剩了两根,没精打采地垂下来。可是唱完一出,外祖父却拼命拍手叫好。不知什么时候,他给台上递去一块银圆,叫他们来个“加官”,一个魁星兴高采烈地出来舞一通,接着一个白面戴纱帽穿红袍的又出来摇摆一阵,向外祖父照了照“洪福齐天”四个大字,外祖父摸着胡子笑开了嘴。 人都快散完了,我只想睡觉。可是我们一直等到散场才回家。路上的雪积得更厚了,老人的长统钉鞋,慢慢地陷进雪里,再慢慢地提出来。我由阿根背着,撑着被雪压得沉甸甸的伞,在摇晃的灯笼光影里慢慢走回家。阿根埋怨说:“这种破戏看它做什么?” “你不懂,破班子怪可怜的,台下没有人看,叫他们怎么演的下去。所以我特地去捧场的。”外祖父说。 “你还给他一块银圆呢。”我说。 “让他们打壶酒,买斤肉暖暖肠胃,天太冷了。”

    红灯笼的光晕照在雪地上,好美的颜色。我再看外祖父雪白的长胡须,也被灯笼照得变成粉红色了。我捧着阿根的颈子说:“外公真好。”“唔,你老人家这样好心,将来不是神仙就是佛。”阿根说。 我看看外祖父快乐的神情,就真像是一位神仙似的。 那是我最后一次跟外祖父看庙戏。以后我外出求学,就没机会陪他一起看庙戏,听他讲故事。

    ④现在,我抬头望着蔚蓝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现了我那雪白长须的外祖父,他在对我微笑,也对这世界微笑。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他像有点不高兴,烟筒敲得咯咯的响,他说:“哪个愿意讨饭?总是没法子才走这条路。”(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外祖父的白胡须”为题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处作者写到“我抬头望蔚蓝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现了我那雪白长须的外祖父,他在对我微笑,也对这世界微笑。”请你说说这段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与欣赏。

    林则徐

    材料一:林则徐出生在侯官县(今属福州市)左营司巷,清末政治家、民族英雄。任职期间,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赈济灾民、清理积案,做了不少对民众有利的事,有“林青天”之美誉。

    1838年底,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胜利,名震中外。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并付诸行动,迈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第一步,并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以反对外来侵略。他设法购买英制大炮,捐资仿造欧洲战舰,并搜集绘制了八种新式战船图式,为全国首创。同时,他还设立译馆,对“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组织编译《华事夷言》《各国律例》和《四洲志》等书。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到投降派诬陷。1841年,清政府下令,将林则徐充军新疆伊犁。林则徐在与家人告别时,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

    材料二:1996年6月7日,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陈建生院士发现了一颗小行星。按照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规定,谁发现了小行星,谁就拥有命名权。陈建生院士领导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成员、北京天文台朱进博士,提议将新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因此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了中科院的建议。

    材料三:虎门销烟

                                              

    【1】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知道,林则徐不是一个怎样的人?(  )

    A.勤政爱民

    B.固执倔强

    C.心胸开阔

    D.循法秉公

    【2】下列不属于林则徐组织编译的是什么书?(  )

    A.《华事夷言》

    B.《海国图志》

    C.《各国律例》

    D.《四洲志》

    【3】中科院院士建议,将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原因是什么?(  )

    A.林则徐是我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林则徐搜集绘制了八种新式战船图式,为全国首创。

    C.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D.林则徐做了不少对民众有利的事,有“林青天”之美誉。

    【4】材料一中第三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  )

    A.总分

    B.并列

    C.分总

    D.总分总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名言,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材料三所提供的图画,写一写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某学校对100名在家里使用手机的学生进行调查,具体情况统计如下表。

    调查项目

    主要内容

    结果

    价格

    低档手机1000元以下

    37人

    中档手机1000~3000元

    53人

    高档手机3000元以上

    10人

    话费

    每月50元以下

    40人

    每月50~100 元

    43人

    每月100元以上

    17人

    主要用途

    ①及时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

    60%

    ②同学之间交流,遇到疑难问题时相互讨论

    57%

    ③用手机拍摄功能,拍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40%

    ④遇到危险及时求救

    13%

    ⑤打游戏,消磨时间

    95%

    ⑥听歌打发时间

    22%

    【1】调查表中,使用中低档手机的学生有多少人?( )

    A.10人

    B.80人

    C.90人

    D.100人

    【2】在话费调查栏中,一年消费1200元以上的学生有多少人?( )

    A.40人

    B.43人

    C.17人

    D.20人

    【3】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该校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主要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④③

    D.④⑤⑥

    【4】你认为学生使用手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说说理由(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根据读音选择正确的字,画“√”。

    chóu(筹     踌)集                 bǐ(皮     彼)此               金zhuó(蜀       镯)

  • 2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蹦来蹦。(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   

    (2)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在你的生活中,有过哪些快乐和忧愁?你是怎样和别人分享、对别人倾诉的?请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定。要求:内容具体、语言通顺、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字数在400个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