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
B.骚人阁笔费评章(诗人)
C.随遇而安(顺便)
D.梅须逊雪三分白(比不上)
2、读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只要……就……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即使……也……
1.我( )第一次参加演出,( )一点也不紧张。
2.( )他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 )进步很快。
3.( )春风一吹,河里的冰( )会慢慢融化。
4.( )困难再大,他们( )要完成任务。
3、《绿》的作者是( )
A.冰心 B.艾青 C.戴望舒
4、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 表示引用 B. 表示特定的称谓 C. 表示特殊含义
5、《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 )潜艇的故事。
A.“诺曼底”号
B.“辛吉森总督”号
C.“鹦鹉螺”号
6、《望洞庭》的作者是( )。
A.李白 B.杜甫 C.刘禹锡
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两句诗的对应的作者及出处是( )
A.【唐】元稹《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B.【唐】元稹《菊花》【唐】杜牧《日齐山登高》
C.【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8、按要求完成词语。
(1)湿漉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样子写词语)
(2)________的身体 银色的________ ________的风雨。(填上合适的词语)
9、阅读《绿》片段,回答问题。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1】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绿的词语,再仿写三个表示绿的词语。
【2】文中的绿指的是( )
A.一种颜色
B.绿色的植物
C.绿墨水、绿衣服
D.大自然的景象、生命的象征。
【3】春天来了,你还发现哪里有绿色呢?
我发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有绿色。
【4】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一段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绿的;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提灯笼的小飞虫
温暖的夏夜,草丛里多么热闹!有很多小虫在唱歌,还有一闪一闪的小飞虫,提着灯笼在漫游。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或者把光熄灭,让你看不到它,它就是萤火虫。
它是你想捉到的最可爱的一种虫子。它不咬人,不蜇人,它的光是凉的,并不会烧你的手。
萤火虫在地上产卵,刚刚孵出的小萤火虫藏在地下,或是躲在烂木头里。萤火虫有很多种,有一种萤火虫不会飞,还有一种萤火虫特别大,放几个在玻璃瓶里就很亮,可以用来照明。
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大多数夜间寻食的鸟儿都不喜欢吃发光的萤火虫,它们看到发光的飞虫就离开了。
多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为人类照明。
【1】给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漫游________
A.满,遍。
B.水过满,漾出来。
C.没有限制,没有约束。
②试图________
A.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
B.计划。
C.希望得到,谋取。
【2】萤火虫的光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要发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萤火虫给了科学家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拓展阅读。
________
当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第十六层。到处是熊熊的大火和门窗的爆裂声。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
爱德华迅速按下第一个电话,刚举起手机,楼顶突然坍(tān)塌,一块水泥重重地将他砸翻在地。他一阵眩(xuàn)晕,知道时间不多了,于是改变了主意按下了第二个电话。可还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了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于是拨通了第三个电话……
爱德华的( )在废墟中被发现后,亲朋好友沉痛地赶到现场,其中有两人收到过爱德华临终前的手机信号,一个是他的助手罗纳德,一个是他的私人律师迈克,可遗憾(hàn)的是,两人都没有听到爱德华的声音。他俩查了一下,发现爱德华遇难前曾拨出三个电话。
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他在电话里说过些什么?他俩推断,很可能与爱德华的银行或( )归属有关。可爱德华无儿无女,又在五年前结束了他失败的婚姻,如今只有一个瘫(tān)痪(huàn)的老母亲,住在旧金山。
当晚,迈克律师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痛欲绝的母亲。母亲流着泪说:“爱德华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迈克严肃地说:“请原谅,夫人,我想我有权知道电话的内容,这关系到您儿子庞大遗产的归属问题,他生前没有立下相关的( )。”可母亲摇摇头,说:“爱德华的遗言对你毫无用处。先生,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
迈克含着激动的泪水告别了这位痛失爱子的母亲。
不久,美国一家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 ):“妈妈,我爱你!”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遗言 遗体 遗产 遗嘱
【2】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①穷苦,艰难;②包围住;③陷在艰难的痛苦里面;④疲乏,困倦。
(1)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五十六层。(______)
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需要;④将要。
(2)迈克律师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痛欲绝的母亲。(______)
【3】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 (地点),________(人物)在临终前曾拨出三个电话,分别打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前两个电话他什么也没来得及说,在第三个电话中,他说:“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想象爱德华打第三个电话时的语言、神情、环境等,把下面这段话写具体。(不少于30个字)
爱德华拨通了第三个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我知道了人世上最珍贵的、最该珍惜的是________。
【6】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2、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一)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二)
五月的海仿佛特别地绿,特别地可爱。看一眼路边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是“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颜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多个形容绿色的词语,体现出了绿色的_______________。
【2】用“___”画出材料(二)中和“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意思相近的句子。这两句都体现出了绿色( )的形态。
A.广阔无边 B.聚集重叠 C.深浅浓淡 D.排列整齐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体现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______)
(2)两则材料的不同之处是:材料(一)是诗歌,写的是大自然的景象;材料(二)是散文,写的是五月的海。(______)
(3)两则材料表达方式不同:材料(一)的语言优美,比较写实;材料(二)的语言充满韵律,体现了作者的独特感受。(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永不凋谢的玫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朵大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都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朵!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大玫瑰花,摘下一朵,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想要上前拦住她。正在旁边散步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走过来,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种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把花摘下来送给她看,看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小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说话了,校长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了两朵大玫瑰花,并对她说 这朵是奖给你的 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 这朵是送给你妈妈的 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是啊,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
【1】在短文第六自然段的方框内填上标点符号。
【2】文中“惊讶”一词出现两次,第一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我”对___________也感到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大美天目湖
赵日超
①时值仲春,我们来到天目湖,纵情山水、净化心灵,远望天目湖,但觉湖区群山环抱,岗峦叠翠,湖岸逶迤(wēi wí)曲折,如泼墨痕,更有那烟波浩渺、万顷碧波的湖水,晶莹剔透,清澈见底,不觉使人心旷神怡。
②山清水秀的天目湖,水是它的灵魂。站在湖边,举目远眺,湖水无垠,波翻浪涌,水绕山,山含水,水天一色。白鹭、野鸭时而漂浮水面,时而掠水疾飞。乘坐游船向湖心进发,湖面上碧波荡漾,荡人心旌(jīng)。水肤相亲,甚是惬意。“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天目湖水格外具有如此的神韵。
③泛舟湖上,船在湖中行,人在画中游。湖边青山,白帆点点,波光粼粼,野鸭起落。远眺流泉飞瀑,悬崖挂绿,松涛竹海,猴鹿出没。置身其中,情趣横生,給人以回归大自然的美妙之感。
④静坐天目湖畔,顿感碧空如洗,白云悠悠,青山含黛。万物生灵是不能离开水的。有了水,山才绿;有了水,花才艳;有了水,茶才香;有了水,鱼才鲜;有了水,景才美。青山绿水给人以精神、智慧。尤其是碧水,更教人心静神宁,胸襟开阔。
⑤登上龙兴岛,踏进乡村田园,一幅幅宁静、美妙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舒展。沿途安放着的石磨、石臼(jiù)木杵(chǔ),好像让人回到远古时代。先祖们磨粉、舂( chōng)米及与自然抗争的画卷历历浮现在眼前。那架在塘边的龙骨车,似乎在唤起人们对远古农耕年代的记忆,踩一踩龙骨水车,推一推农家石磨,看一看穿着清一色漂亮衣衫的茶姑,真叫人浮想联翩。
⑥天目湖,山与水相亲、水与水相融、心与心相通的人间仙境。
【1】作者按照这样的顺序观赏了天目湖的美景:远望天目湖、___________、_________、静坐湖畔、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分别写出了天目湖区的山多、山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写出了天目湖的水多、水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则写出了天目湖的水清。
【3】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句式,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可以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5、按要求写句子。
1.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的屋后有一条小河。 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仿写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这段话。
为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在“六一”儿童节举行文艺会演。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节目五彩缤纷:唱歌、舞蹈、大合唱、童话剧、诗朗诵、器乐演奏、武术 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大家强烈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这里景色真美!泉水清如明镜,山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和郁郁葱葱的树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真想一副漂亮美丽的风景画。
18、修改下面一段话。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同学们,你们的校园美吗?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题目:________的校园。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语句通顺,3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