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鸡西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面的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漫(台(yàn) 气náng

    B.敬(gōng) 机xiè开(pāo

    C.zǎi)   行(jiàn)   业(

    D.睡(hān)   蓉()   窿(

  • 2、《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写的,下列对两篇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上,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生动描写,使笔下的动物栩栩如生。

    B.善用“总——分”结构。《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再具体写古怪的表现。《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母鸡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

    C.《猫》这篇文章在情感上,从始至终都是透露着喜爱之情;《母鸡》这篇文章则是从“讨厌”到“不敢讨厌”,是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

    D.在语言上,都采用了大量华丽的辞藻。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捆(kǔn)        求(qǐ)        (chún)

    B.米(kāng)       (guó)     咐(zhǔ)

    C.开(pā)          (hàn)       亮(liáo)

    D.情(xù)        丧(jǔ)          (xiè)

  • 4、请选出句子中引号的作用。(只写序号)(4分)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表示特殊含义 表示特定的称谓 表示讽刺或否定

    (1)我想起爸爸说过的话: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 )

    (2)德国林务官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 )

    (3)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 )

    (4)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 )

     

  • 5、甜甜不知道文化墙上展示的一本书的书名,请你根据描述帮她选出书名(       

    你的“为什么”总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A.《看看我们的地球》

    B.《灰尘的旅行》

    C.《十万个为什么》

    D.《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 6、下列诗句最符合下图意思的一句是( )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7、下列词语中的“应”与“得心应手”的“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应运而生

    B.一呼百应

    C.应有尽有

    D.有求必应

二、填空题 (共1题,共 5分)
  • 8、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出自唐朝诗人________的《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读《绿》片段,完成练习。

    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1在作者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绿的。

    2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仿照这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出本节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好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

    4所有的事物都是绿的,描绘出了一派________(填成语)的景象。

四、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 25分)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炎热的夏天,乌鸦出门去旅游。路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它口干舌燥。它决定休息一下,喝口水,歇歇力,于是就收起翅膀,在路边的一个村口停了下来。说来奇怪,乌鸦从村前找到村后,竟找不到一滴水。村后原有一条小溪,由于天气干旱,早已干涸得没有水了。

    这时候,迎面飞来一只花喜鹊。乌鸦问 喜鹊老兄 这儿有水吗 花喜鹊回答说 这儿村民用的是井水 村村有口井 只是井很深 得想个办法才能喝到 乌鸦说 这个我有经验 它心里想:以前我喝瓶子里的水,瓶子里也是很深的,丢些小石子,水就涨上来……

    它来到井边看,井水果然很深。于是,就衔来石子,一块一块丢进井里。它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也没有见到井水往上涨。

    又累又渴的乌鸦回到村口,始终没有喝到一滴水。它叹息着:唉,唉!老办法怎么不管用啦?

    1认真读短文,给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

    2在下面几个题目中选一个恰当的填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①乌鸦的经验 ②乌鸦喝不到水 ③乌鸦第二次喝水 ④老办法不行了

    3“——”找出中心句。

    4根据乌鸦找水地点的变换,用“‖”把短文分为四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半边钱

    大学学费每年要五千元。

    “我连假钱都没得一张。”爹说。

    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眼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魂掉了。”妈心疼地说。

    “在这边住茅草屋,去那边也住茅草屋算了!”突然,爹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和妈商量,但那语气又不像是在和谁商量。

    说完,爹扔下筷子,放下碗,径自出去了。

    我知道,爹准备卖掉为自己精心打造多年的寿材。在我们土家族聚居的大深山里,做寿材是和婚嫁一样重要的事情,老人们常满脸严肃地对后生小子们叮嘱:“宁可生时无房,不可死时无方(棺材)。”山寨人一生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便是有一副好寿材。

    爹的寿材因为木料好,做工好,油漆好,在方圆几十里数第一。听说爹要卖,穷的富的都争着要买。

    当天下午,一位穷得叮当响的本房叔叔以一千五百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材——爹最后的归宿。

    “不反悔?”叔叔又一次喜滋滋地问。

    “不反悔。”爹咬着牙说。

    当我离家上学时,加上叮当作响的十来个硬币和写给别人的两三张欠条,竟有“巨款”四千五百元!另外,三亲六戚这个十元,那个二十,学费算勉强凑齐了。

    爹送我,一瘸一瘸的——在悬崖烧炭摔的。

    四天过后,我们到了千里之外的南京,给我报了到。于是,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拿出剩钱,挑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三百二十六元零三分,他全给了我。我老蜷在床上,像只冬眠的动物。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儿,大学还有四年,我没心思闲逛。

    八月的南京,三四十度,很“暖和”。爹和我挤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

    中午爹才回来。尽管他满头大汗,脸上却没有一点血色。

    “给,生活费。”爹推推躺在床上的我,递给我一叠百元纸币。

    我困惑地看着他。

    “今早在街上遇到一个打工的老乡,问他借的。”

    爹解释:“给你六百,我留了二百块作路费。我现在去买车票,下午回去。”说完,又一瘸一瘸地、笨拙地出去了。

    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爹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见了他。”

    我明白了:爹在卖血!

    下午,我默默地跟在爹后面送他上车。

    买完车票,他身上仅剩下三十块。

    列车缓缓启动了。这时爹从上衣口袋中摸出一张皱皱巴巴的十块钱,递给站在窗边的我。

    我不接。爹将眼一瞪:“拿着!”

    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着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疾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了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儿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半截儿钱,只一句话:“粘后再用。”

    1当爹递给“我”一叠百元纸币时,“我”为什么会困惑地看着他?(  )

    A.爹为什么要给我一叠百元纸币?

    B.爹把钱都给了我,这钱是哪来的?

    C.钱是找打工的老乡借的?

    D.爹满头大汗地回来,钱是打工赚来的?

    2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父亲满怀心事,那么父亲为什么会“傻愣愣地坐着”?(  )

    A.因为母亲说他的魂掉了。

    B.因为他想着“去那边也住茅草屋”。

    C.因为“我”的学费没着落而发愁走神。

    D.因为烧炭摔伤身体,感到不适。

    3短文最后一段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

    A.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长了文章的篇幅。

    B.强调了“那半截儿钱”可以改善“我”的生活。

    C.与题目相呼应,交代了半边钱的来历。

    D.体现了“全给了我”,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4“我连假钱都没得一张。”“我”是怎么理解父亲这句话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八月的南京,三四十度,很‘暖和’。”这句话中的“暖和”用上了引号,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在“我”收信后戛然而止,“我”当时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根据故事情节,在故事的结尾处补一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风筝

    材料一:

    风筝的发源地在中国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风筝,古时候南方称“鹞(yào)”,北方称“鸢”。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曾研制3年而制成木鸟“鹞”, 据说是中国最早的风筝。直至东汉时,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据记载,五代时期的李邺放,在纸鸢的头部以竹为笛,当风筝飞行的时候,它能发出像筝一样的声响,于是就有了“风筝”这一名称。

    材料二:

    简易风筝的制作

    材料

    竹条(30厘米50厘米各一根)、风筝面材料、绳子、剪刀、锯、浆糊等

    步骤

    绑扎

    1.测量出30厘米竹条中心,做个记号;在50厘米的竹条上,在离一端15厘米处做记号。2.把两根竹条按记号位置十字交叉,粘在一起。3.在每根竹条两端锯出一个缺口,沿着缺口,用绳子缠出风筝的外框。

    裱糊

    按风筝形状、大小剪好筝面,糊裱在骨架上。

    拴线

    将一根绳子两端分别绑在30厘米竹条两端,再把一根长绳一端绑在这根绳子的中央。

    材料三:

    风筝最适合在春秋两季放飞,于是清明、重阳就成了与风筝关系最密切的时节。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绳,据说这样做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风筝,可以舒展筋骨、活动四肢。同时尽情呼吸新鲜空气,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放风筝时仰望的蓝天,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此外,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人们也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放风筝也寄托了人们祈福的心愿。风筝、艺人和文人画师通过风筝图案的绘制,表达了人们幸福、长寿、吉祥等美好的愿望。

    【1】阅读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1)从材料一中,我知道了风筝最早是在东汉时才有的。( )

    (2)从材料一中,可以知道“鹞”“纸鸢”“鸢”都指风筝的称呼。( )

    (3)材料二的内容,让我们了解了简易风筝的制作方法。( )

    (4)读材料三的内容,我们明白:放风筝一定要在清明节重阳节。( )

    【2】根据材料内容,请用简洁语句给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取个小标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风筝的制作方法

     

       

    【3】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你想约爸爸妈妈一起去放风筝。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写下你劝他们去放风筝的理由(至少两条)。

    理由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乡村的夜晚(节选)

    向卫华

    一轮满月,如一朵盛开的玫瑰花饱含浓香,开在碧霄,乡村便沐浴在玫瑰色的月光里。月光在树林里流淌,轻轻地就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涩地让这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心跳和呼吸。

    如山间湿地里冒出来的一朵褐色的蘑菇,乡村静卧在青龙似的大山脚下,绿树翠竹掩映着农舍,花香鸟语缠绕着农舍,庄稼果木环抱着农舍。此时月光像一片轻柔的巨大的白绸子把乡村包了起来,一阵清凉的夜风悠悠吹拂,送来温馨的泥土气息和庄稼幽香;夜风像一壶老酒,把房前屋后的树、竹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叶摆来摆去,弄出些细雨样的沙沙声。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如山菊花似的细碎,星星点点地洒在院子里;几扇窗子染.上蜡黄的灯光,隐隐约约从绿纱幔透射出来,融入月色里。

    几个女人散坐在大灯下,一边眼睁睁地瞪着电视,一边穿针引线,把那一根根五颜六色的丝线逗弄得在胸前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一群汉子头攒在一起,偶尔,从胸中吐出一个“将”字,手也只是将棋子轻轻移动一下。

    夜色越来越浓了,一片寂静包裹着整个乡村。月光下只有花儿在静静地开,花香在悄悄地飘。

    (选自《<读者>合订本》2004年,有删改)

    【1】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

    (shě shè) 玫色(guī gui)

    (yìn yìng) 缝(xī xì)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的白绸子 ________________的灯光

    ______________的舞蹈 ________________的丝线

    【3】造句。

    隐隐约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作者笔下,乡村夜晚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各有什么特点?分别用一个词概括。

    乡村夜晚的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夜晚人们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摘抄文中一句优美的句子,写一写你喜欢的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小人鱼知道,这是她能看到王子的最后一个夜晚——为了他,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声音;为了他,每天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是她能和他在一起,呼吸同样空气的最后一个夜晚,这是她能看到深沉的海和布满了星星的天空的最后一个夜晚。一个没有思想和梦境的永恒之夜,同时在等待着她。船上的欢歌乐舞一直持续到子夜之后。她笑着,舞着,但是死的念头一直在她心中。王子吻着美丽的新娘,抚弄着她乌黑的头发。他们手着手,走进了那华丽的帐蓬。

    1选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一写。

    手挽着手  肩____________肩   背_____________

    3为了王子,小人鱼的付出有哪些?请用“√”标出。

    (1)离开了亲人和家庭。( )

    (2)交出了她美妙的声音。( )

    (3)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 )

    (4)呼吸同样的空气。( )

    (5)死的念头一直在她心中。( )

    4选文中写王子与公主手挽着手走进了华丽的帐篷,与小人鱼的______________形成对比,更衬托出小人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永恒之夜”没有思想和梦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5、理解课文。

    1.《囊萤夜读》这则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铁杵成针》给我们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 (共3题,共 15分)
  • 16、修改病段。

    今天我读了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伤了。读了童话以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______________

  • 17、修改病句。

    1.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宫》这部电视剧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慢羊羊句子秘籍:

    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A.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B.尽量少改。

    修改病句的常用方法:

    1.补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2.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啰嗦、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病句。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没有主语,去掉使。)  

    3.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如:无论谁违背纪律,都要受到批评。(违背换成违反

  • 18、修改病句  

    (1)我把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经常奖励我们要为国家的富强刻苦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9、 读一读,仔细品味画线的词。

    (1)这个亭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的……

    (2)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着。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95
题数 1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古诗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