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濮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事情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是(  )

    A. 《万年牢》   B. 《中彩那天》

    C. 《夜莺的歌声》   D.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 2、“我是您亲手栽培的桃李中的一棵,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我”的萌芽、生长,都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B.“我”的萌芽、生长,没有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C.“我”的萌芽、生长,有时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 3、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跟这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在英伦海峡上,难道没有一个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吗?

    B.在英伦海峡上,难道有任何一个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吗?

    C.在英伦海峡上,难道所有船员都不能与他相提并论吗?

  •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B.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C.入夜,鼓浪屿灯火辉煌,犹如一条巨大的彩船静卧在海面上。

    D.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 5、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A.慢慢地变质       强烈地照射

    B.暖暖的阳光       快乐地飞翔

    C.柔嫩的羽毛       厚厚的松脂

    D.清晰的月球       光明的未来

  • 6、下面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和谐

    B.祥细

    C.炫耀

    D.巩固

  • 7、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

二、填空题 (共1题,共 5分)
  • 8、日积月累。

    1.《小英雄雨来》按课文内容,可以罗列出六个小标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鸟__________,孤云__________。相看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的______。他被后人尊称为“______”,请你再默写一首他写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主旨探索。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1】诗句中“_______”一词写出了雪中白桦的颜色美,“_______”字把白桦当作人来写。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诗句中的白桦,最恰当的是( )

    A. 高洁        B. 高傲            C. 挺拔

    【2】在作者眼中毛茸茸的枝头分别像是_________;像是_____________;也像是_____________,写出了雪中白桦的静态美。

    【3】下列诗词句中描写的景色与这节诗中描写的景色最相近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________”写出了白桦的挺拔,“________”和“________”描绘了周围的环境,“________”突出了静静挺立的白桦有一种动态美。

四、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 25分)
  • 10、请仔细观察这张火车票,阅读以下文字,回答问题。

    乘客注意事项:

    一、开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此后乘客不能上车。

    二、如果没有赶上车,有两种处理方法:

    (1)车已经出发,这种情况可以改签,但不能退票。

    (2)车尚未出发,但剩余时间已经不足以上车,这种情况可以改签或者退票。

    三、要携带好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1】持票人严静乘坐的本次列车车次为______,她的出发地是______,目的地是______。严静坐车,需要从______检票口检票进站。

    【2】持票人严静在当天晚上19点32分到达检票口,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可以凭自己的身份证正常上车。

    B.不能上车,可以改签或者退票。

    C.不能上车,只能改签不能退票。

    D.可以上车,上车后根据差价补票。

  • 11、阅读理解。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

    这种鸟儿,长得细长精瘦,一双大黑眼睛,目光锐利。时时提防人,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时刻都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哪怕人并没有看见它们,它们也赶忙逃掉。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树上的铁夹子等。

    它们不像燕子,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习惯被人圈养在笼中,用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机警多疑: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

    4画线的句子中表示麻雀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你从中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

    5作者说麻雀是“精明的家伙”“贼头贼脑”,你认为作者是不是在讽刺麻雀?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节选)

    ①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②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变得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草蜢,不停地蹦跳着、蹦跳着。

    ③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韧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啪——鸭子蹒跚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④随后,我们跟在鸭子、羊儿后面也开步走。不知是谁,想个好办法,把竹篮子挂在小山羊角上,山羊走呀走的,竹篮子也晃呀晃的。我们看了真喜欢。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掘过的地里去,那里的蚯蚓、螺蛳、赤膊田鸡最多;把羊儿牵到河边去,那里的青草地真大,草儿真嫩……”

    ⑤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到一小捧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地要咧开嘴巴笑。

    ⑥忙完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地叫了。别愁,我们有我们的办法。——皮皮摘来了嫩豆荚,小梅从自己家的院子里掰了几只竹笋,啊,还不老;青青的家离这最近,他拿来了铁锅和米,来,我们做野米吃!我和春芳帮不了忙,就去垄沟里捉泥鳅,捉上泥鳅,洗净了,丢进饭锅里,野米没有烧好,我们已被锅里溢出的香味熏得口水欲滴……

    ⑦吃饱了,我们也乏了,于是便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1】与第②段“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中的“诱惑”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诱骗

    B.迷惑

    C.吸引

    D.疑惑

    【2】下列对第②段中画“_____”的部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营养不良,身体瘦小如青草蜢

    B.孩子调皮好动,如青草蜢不停地蹦跳

    C.孩子身着绿衣,在田埂上如青草蜢

    D.孩子快乐忙碌,如青草蜢活泼自由

    【3】第③段中“我们”折柳条的目的是( )

    A.赶鸭羊

    B.编草帽

    C.捆青草

    D.烧午饭

    【4】第⑦段写道:“吃饱了……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下列诗句中与句中儿童的行为相似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5】作者在结尾写道:“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个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

    A.丰富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篇幅

    B.赞美麦子、豆荚长势好,暗示丰收在即的喜悦

    C.呼应开头,突出乡村生活美好

    D.暗示“我们”睡在田埂上,说明乡村生活艰苦

    【6】麦子熟了和豆荚长大时,“我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请简单概括。

    _________________

    【7】第①段写道:“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联系短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节选)

    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警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1选文中的加点字是个多音字,用它另外一个读音可组词为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说一说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上大概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门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1找出短文的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2仿照或浓或淡这种结构写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

    3模仿文中划线部分,用“……时而……时而……”造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4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下面这段话。

    一天,我做完作业正要出去玩,爸爸问:“作业检查了吗?”我漫不经心地郑重回答:“保正没错!”“再看一遍,别那么骄傲!”爸爸严厉地说:“学习可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啊!”我又认真地只好检查了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例句,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感情,再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他飞快地冲出起跑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 (共3题,共 15分)
  • 16、修改病句。

    (1)指南针和造纸一样,都是古代我国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到扬州,把瘦西湖、个园、何园这三个著名景点基本上都游览了一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下面这段话中有六处错误,请修改。

    周六下午,华华和星星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演员们精致的表演,使他们不禁忍不住笑起来。他俩边看边谈。他对他说:“不讲诚信的人,是种极坏的作风。”华华听了,不住得点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修改下面的一段话,把正确的说法写在横线上。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四个文明古国。首都北京是一坐中外闻名、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明胜古迹很多,每年吸取了众多的游人前来观光游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9、请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让你印象深刻的游览活动。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95
题数 1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古诗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