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的黄色泪珠里。
B.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C.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D.听到李医生去世的消息,大家泪如雨下。
2、下列词语中,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都有了新含义的一组词语是( )
A.云技术 克隆 聊天室 窗台
B.多媒体 转基因 互联网 乒乓球
C.桌面 窗口 潜水 文件夹
3、下列短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改进方法
B.改正错误
C.改善水平
D.改变计划
4、“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夜晚,孩子们透过天窗可以看见一粒星,一朵云,掠过的一条黑影。
B.孩子们透过天窗所见,想象到的乡村之夜美丽而神奇。
C.孩子们的想象是无中生有,虚而不实的,没有意义。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笨重(zhòng) 欺侮(rǔ) 迟钝(dùn) 湍急(duān)
B.屏息(bǐng) 淹没(mò) 叱责(chì) 慰藉(jí)
C.松脂(zhǐ) 秩序(chì) 禁止(jìn) 调遣(qiǎn)
D.率领(shuài) 繁衍(yǎn) 奢侈(chǐ) 漩涡(wō)
6、地球究竟正在变冷还是变暖?( )
A.变冷
B.变暖
C.不变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外表善良内心凶恶的人叫“笑面虎”。
B.“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C.《囊萤夜读》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车胤。
D.《“诺曼底号”遇难记》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好船长。
8、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卜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__________
9、阅读与理解。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解释古诗文中加点的字词。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青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画出下列诗句的停顿。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3】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语句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这首诗以沉重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洞庭湖秋月图。(_______)
②诗中的“潭面无风”表现了洞庭湖宁静的美。(_______)
【5】本诗从 ______看洞庭的山光水色,把洞庭湖比作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0、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选段中加点词语“自然”的意思是( )
A.自然界
B.自然发展;不经人力干预
C.表示理所当然
【2】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1)“一支”指的是____,而不是全部的恐龙;“漫长”是指恐龙的演变经历了____,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____是说明性文章的一大特点。
【3】“二者”指____,“毫不相干”是说____。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____。
11、拓展阅读。
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非常聪明,在物理学方面有过许多重大的发现。可是他在一些小事上,却是个“马大哈”。
一天清晨,他起得很早,他要研究一个难题。管家怕他饿,就打发一个佣人,端了一锅水,拿了一个鸡蛋到他书房去。管家叮嘱佣人,一定要把鸡蛋煮好等牛顿吃完再出来。可是牛顿不愿有人干扰他,就对佣人说:“你把鸡蛋留下,我自己煮。”佣人把鸡蛋放在桌上的怀表旁边,说:“你把鸡蛋煮四分钟,就可以吃了。”说完便离开了书房,过了一小时,佣人有些不放心,回来看看,这一看使他大吃一惊:牛顿手里拿着鸡蛋站在火炉旁,锅里煮的是桌子上的怀表。
还有一次,牛顿请一位朋友来吃晚饭,朋友按时来了。饭菜都已经摆好,可是牛顿还在工作。朋友很了解牛顿的习惯,就坐在饭桌旁边静静地等着。
等啊,等啊,过了好长时间,饭菜全都凉了,还是不见牛顿来,朋友只好自己先吃。吃完后,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要和牛顿开个小玩笑。于是就把吃剩的鸡骨头又放进盘子里,重新盖好,然后悄悄地走了。他断定自己的恶作剧一定会成功。夜已经很深了,工作了半天的牛顿突然觉得有点饿。他放下工作走进餐厅,准备吃晚饭。可他一打开盘子,看见里面全是鸡骨头,心里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他转过身看看闹钟,晚饭的时间早已过了。这时他好像才明白似的:“噢,我已经吃过晚饭了,看我这记性!”说着,他站起来又去继续工作了。至于请朋友吃饭的事,他早忘得一干二净。
牛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正是凭着这股废寝忘食的钻劲,终于登上了科学的高峰。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_____
(2)再三嘱咐。 _____
【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合适的关联词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4】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来说明牛顿在生活上是个“马大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牛顿的故事》中,你感到牛顿在________方面________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2、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两个小东西”指的是____________,它们“好好地躺着”说明了__________。
【3】选文中有“可以看见”“可以想象”“可以推测”和“可以知道”这些词组,仔细想一想,它们之间有着什么的关系?( )
A.条件
B.转折
C.递进
D.因果
【4】从那块琥珀中,我们可以知道它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我想和你们一样
她叫蒂(dì)娜,是我的学生 ,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这样的微笑出现在她的脸上是很不寻常的,由于大脑麻痹(bì)而产生的肌肉僵硬,蒂娜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同学时常看到她扶着助步架艰难地在学校拥挤的走廊上挪(nuó)动。
那天,我布置了不少作业,其中一项是背诵一首题为《不要放弃》的三节诗。我只为这项作业定了10分,我猜想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去背诵它。在我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 ,如果老师布置只值10分的家庭作业,我多半会自动放弃。好奇心让我想测试一下,看到底有多少同学背了诗,看今天的学生是不是也像当年的我。
到了检查作业的那天,我走进教室,一抬头,看见了蒂娜,她脸上的微笑与平日有些不一样,仿佛多了一份担心。
“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十分。”翻着花名册,我让学生们依次站起来背诵。果然被我料到了,他们一个个都背不出这首诗。
“对不起,克劳斯先生。”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zhé),有一个居然不小心把心声说了出来:“就十分嘛!”我真有点哭笑不得,于是半开玩笑地宣布,下一个不能完整地背出这首诗的学生必须趴在地板上做三个俯卧撑。这是我从我的体育老师那里学到的惩罚手段。
意外的是,下一个学生是蒂娜。蒂娜一字一字地开始费力地背诵起来。她在第一个小节的末尾犯了个错误。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到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儿的!”可又觉得不妥当。犹豫间,她已经扶着助步架 ,重新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继续她的背诵。她完整地背完了这首三节诗。
她背完之后,一个同学仿佛从震惊中苏醒过来似的,有点迷糊地问她:“蒂娜,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这项作业才十分!”
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
那天,蒂娜得到了属于她的十分。同时,她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喜爱和尊重。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担心_________ 犹豫________ 喜爱_________
【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把正确答案写在括号内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他叫蒂娜,是我的学生,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_____
蒂娜一字一顿的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____
他就费力的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到了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_____
“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十分。”_____
【3】既然知道大多数学生不会背诵这首诗,“我”为什么还要布置这道作业呢?
_________________
【4】“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儿的!’可又觉得不妥当。”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觉得那样说不妥当?
__________
【5】你从蒂娜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两篇短文,然后按要求做题。
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
①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mào)易路线。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经过这条通道,中西方互通有无。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国。
②黄瓜,原产于印度,汉朝张骞(qiān)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现在,我国黄瓜的品种越来越多,大致分为春黄瓜、架黄瓜和旱黄瓜。其中闻名全国的乃是外形美观、皮薄肉厚的北京刺瓜。
③大蒜的原产地是西亚和中亚。最初在中国安家落户时,它的用途和原产地一样——做药物使用。如今,大蒜已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蔬菜,烹调时使用它,既可增味,又可杀菌。
④据说,甘蔗(zhè)的原产地也在印度。传入中国南方后,唐朝的工匠虚心地向印度人学习熬(áo)糖法,制作出了红糖。唐代宗年间,四川一带的人们在摸索中尝试新方法研制出了白糖,后来,这个方法又传到了印度。
⑤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还有很多,如南瓜、胡椒等。在这些植物传奇变化的背后,还有很多文化遗产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有删改)
【1】什么是丝绸之路?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用“ ”画出来。
【2】读短文第②~④段,填写表格。
植物名称 | 原产地 | 传入我国后的变化 |
① | 印度 | ② |
大蒜 | ③ | ④ |
⑤ | ⑥ | 研制出白糖 |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北京刺瓜外形美观,皮薄肉厚。( )
(2)在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一共有三种。( )
(3)“丝绸之路”历史悠久。(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衬着 巨大的 蓝天 高耸的 雪峰(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里真静啊,静得________。(补充完整)
(3)吹着口哨的孩子迅速地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树叶在哗啦啦地响。(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这段话(有4处)。
李娟同学学习很可苦,常常收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在“六一”庆祝大会上,她被评为“十佳少年”的光荣称号。
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一段话。
一天。小猪想出去找朋友玩儿。他来到树森林里,碰到了小花猫,对他说,小花猫,我们交个朋友吧。小花猫呜住鼻子,一句话也不说,调头就走。小猪又碰到了小白兔,他对小白兔说,我请你吃萝卜,你能跟我玩儿吗?小白兔挥了挥手说:“不,我才不吃你的萝卜,因为你太懒了,不爱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能找出下面病句的病因并修改。(病因填序号)
A.语序不当 B.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 D.句式杂糅
E.指代不清 F.不合逻辑 G.重复啰唆 H.用词不当
(1)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
(2)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桃子。 ________
(3)他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________
(4)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________
(5)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________
19、习作天地。
同学们,你一定读过不少动物故事吧?请你选择一个最熟悉的,发挥想象,重新为故事里的小动物编一个新颖的童话故事吧,题目自拟。
要求:(1)语句通顺,语意连贯。(2)想象合理,结构完整,里面一定要有神奇的情节哦。(3)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整洁,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