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铁岭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wēi)      猜

    B.cún)     头

    C.kuò)     咐(zhǔ

    D.亮(liáo)     强(juè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应(hè)     ( guān) 稀( sū)

    B.落(bo)       宿( sù)     ( xié)

    C.若(tǎng) 赖( wú)     素(pǔ)

    D.皮(bāo)   丽( qí)     地( chú)

  • 3、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作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B.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这个歇后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C. 说她“特别”,是因为她爱书爱到了痴迷的程度。

    D. 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像雷锋这样的“傻子”。

  •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作者是(   )。

    A. 李白 B. 朱熹 C. 杜牧 D. 杜甫

  • 5、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养(ɡōnɡ) 重(hè) 倔(jiànɡ) 枝花落(zhé)

    B.蜿(yán) 机(xiè) 新(zhǎn) 一声不(kēnɡ)

    C.士(zhú) 效(lǜ) 慰(jí) 无比大(shuò)

  • 6、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番号)(3分)

    (1)益: a.增加 b. c.更加

    日益壮大(   良师益友(   延年益寿(

    (2) 举: a.拿着 b.列举 c、全

    举世无双(   举棋不定( 举一反三(  

     

  • 7、字填空。

    的 地 得 着 了 过

    (1)他们又来到(  )靠近湖边(  )那条曲折(  )小路。

    (2)红军走(  )最难过(  )草地后,都轻轻(  )舒(  )一口气。

    (3)他高兴(  )跳(  )起来。

     

二、填空题 (共1题,共 5分)
  • 8、给这些字加上偏旁并组词,你能做到的!

    (   )(   )

    (   )(   )

     

     

     

三、古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课内阅读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请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

    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

    在天晴了的时候:

    赤着脚,携着手,

    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 本文体裁__________

    【2】文中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事物, 把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如画般呈现在读者眼前。

四、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 25分)
  • 10、课内阅读。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1(1)文中的“红绸子”指的是__________,“鸡冠花”指的是_____________

    (2)给这部分内容加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好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还乡河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乡下人家(节选)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 )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 )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 )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 )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段中括号里给画线的字注音。

    【2】选文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选文的中心句。这个句子集中体现了作者 的情感。

    【4】想象一下,到了冬天,乡下人家会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第一段中提到“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二者”指的是( )

    A.轻灵的鸽子与五彩斑斓的孔雀

    B.恐龙与鸟类

    C.凶猛的霸王龙与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

    D.马门溪龙与孔雀

    【2】人类最早是在( )时期,发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A.中生代时期

    B.20世纪末期

    C.19世纪

    D.远古时期

    【3】文章最后一段写到“点睛之笔”,在文中是指( )

    A.给眼睛点上一笔

    B.画笔很神奇

    C.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

    D.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4】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根据这一假说”是指什么假说?请你在文中用“﹏﹏”画出来。

    【5】“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这句话中的“一支”这个词去掉行不行?请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在辽宁西部发现了带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全世界的研究者会欣喜若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材料一

    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春暖花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然而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每一朵小花都是精美工巧的艺术品,雪白的花瓣、浅録色的花蕊,玲珑别透,姿态万千……贺知章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惊叹说:“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巧手剪裁出来的呢?(节选自《莫砺锋诗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材料二

    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指诗歌的数量。这样说,主要指以下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汉语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即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汉人诗教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从上述两层意思说,中国确是诗的国度。(节选自《莎斋闲览》,吴小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材料三

    陶渊明

    朱光潜

    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涌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陶渊明是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的例证。正和他的诗一样,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最深厚。

    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渊明的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他饱经忧患,极端贫穷。他逼得要自己种田,他逼得要去乞食。穷还不算,他一生很少不在病中,他的诗集满纸都是忧生之嗟。他的大半生中,国家兵戈扰攘,几无宁日。他一个穷书生,进不足以谋国,退不足以谋生,也很忧愤。陶渊明诗篇篇有酒,他要借酒压住心头极端的苦闷,忘去世间种种不称心的事。

    但渊明由冲突达到调和,并不由于饮酒,弥补这世间缺陷的有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他的极深广的同情。渊明有任何力量不能剥夺的自由,能在“樊笼”以外,发现一个“天高任鸟飞”的宇宙。他先是打破了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载,发现许多可“尚友”的古人。在诗中,他把他所景仰的古人排起队来,向他们馨香祷祝。渊明还打破了身处的小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与我在一体同人的状态中各自徜徉自得,如庄子所说的“鱼相与忘于江湖”。他把自己的胸襟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这种物我的回响交流,有如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互相增辉。所以无论是微云孤岛,时雨景风,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他没有由苦闷而落到颓唐,也正因此。渊明尽管胸襟高超,却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他在诗中表现最多的是对子女的慈爱。他做了官,特别派遣一个工人给儿子,以减轻他的劳作之苦。还关照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这既可以见出做父母的仔细,尤可见出人道主义者的深广的同情。渊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他有至性深情,而且不怕坦白地把它表现出来。

    总之,渊明经过极端的苦网,达到极端的和谐肃穆。他的智慧与他的情感融成片,酿成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他的为人和他的诗一样,都很渟朴,却都不很简单,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妙声响。(节选自《诗论》,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

    1从材料三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匮乏____________ 增加____________   浅薄____________

     

    2用“﹏﹏﹏”画出材料二中对“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指诗歌的数量”这句话的解释。

    3自然景象常让中国人联想起相关的古诗句,材料一中作者的经历就是一例。请你也写一例与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与诗从未有片刻的分离。请联系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生活与诗的关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攀在树梢上的童年

    ①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头上的鸟窝。

    ②“这伢子很皮。”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我的童年下的一个评语。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

    ③我想,有多少种树生长在我的童年里,我的童年就该有多少快乐吧。

    ④春天来了,椿树发芽。在大人手中的竹竿够不到的时候,就轮到我了。一溜烟,我就窜上了树的半腰。因椿树的枝丫是脆的,站在粗壮点的枝杈间,得意地接过递上来的竹棍,一茎茎散发着浓浓香馨的香椿头就落在春天的怀抱里。

    ⑤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

    ⑥我的童年时代,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与水果。馋了,自己向大自然要。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

    ⑦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羊辣子”的毛虫辣了,采槐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

    ⑧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歌声里,童年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

    1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对比

    2把描写“我”攀树时吃过不少苦头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句子中的“芬芳的四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作者这样写,不仅表达了“我”对___________的喜爱,还表达了“我”攀上树梢的_______之情。

    4文章主要表现“我”童年攀树的快乐,第⑦自然段却写了不少“我”攀树时吃过的苦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在正确的后面打“√”。

    (1)表现攀树留给“我”的痛苦回忆。(  )

    (2)对比突出攀树带给“我”的乐趣。(  )

    (3)反映“我”童年生活的艰难。(  )

    (4)侧面衬托“我”对攀树的喜爱之情。(  )

    5文章以“攀在树梢上的童年”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加点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纺织娘唱起了歌。(把句子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校运动会上,好友王亮在百米冲刺时扭伤了脚。你把王亮送校医务室进行了医治,校医建议王亮回家休息两天。请你以王亮同学的身份给王亮的爸爸打电话,说明情况并转告校医的建议。(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 (共3题,共 15分)
  • 16、修改病句,将修改后正确的这段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请找出四处错误)

    种子张开了小嘴儿,咂()着甜密的乳汁;舔着鲜美的雨滴,幼芽伸出了舌头儿;花苞胖了,滚动转动着晶莹的水珠儿;柳枝醉了,摆动着柔软的腰肢;小溪哭了,脸上泛起了酒窝儿,荡起笑的涟漪(lián y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修改病句。

    1.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高兴得手舞足蹈。

    _______________

    2.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增加。

    ________________

    3.他在海洋生物馆里观赏了红剑鱼、六间鱼、黑魔鬼鱼、海豚等各种形态各异的鱼类。

    ________________

  • 18、下面是小林读《芦花鞋》后写的一段话,存在三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帮他修改。

    读了《芦花鞋》这篇课文,被青铜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感激了。如果我们能像青铜那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害怕,努力去克服,就可能成为一个强者!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9、作文。

    题目:我真喜欢______________

    提示与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某个人物(包括自己),可以填某种小动物,还可以填某处风景……2.围绕所填词语写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出特点,表达出真情实感,3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95
题数 1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古诗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