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守株侍兔 B.宋国 其中 C.接触 经项 D.井田 示放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器物(qì) 树荫(yīn) 挑剔(tī) 无赖(lài)
B. 天津(jīn) 玫瑰(guì) 掺假(chān) 蘸水(zhàn)
C. 嗓子(sǎng) 拆开(chāi) 红薯(shǔ) 山楂(zhā)
D. 陀螺(tuó) 比较(jiǎo) 怠慢(dài) 撞击(zhuàng)
3、下面各组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呈现 虚幻 蜡烛
B.乘客 光茫 园满
C.漏雨 历害 胶水
4、下列词语中有一组与其余三组不同,这一组是( )
A.精美——精致 B.节省——节约
C.姿势——姿态 D.光洁——粗糙
5、教材回顾。
1.读了《牧童和狼》的故事,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单元我认识了________的小猪,________的小牛,_________的小猴;还认识了____的兔子;同时认识了“小伞兵”______和“小刺猬”_____,我知道他们是靠______和___来传播种子的。
3.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____。这是_____代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
6、诗句积累。
(1)叔叔在国外工作,他说,每到节日的时候,他就会想起家乡的我们。我不禁想起了王维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年了,阳光普照,爷爷和奶奶在大门口高兴地贴对联,我向他们吟起了王安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7、【反义词】
仔细──( )
8、抄写下列词语,注意书写正确、规范、工整。
鲜艳 说谎 萝卜 粪便 麦子
9、课外阅读。
卢沟桥的狮子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正是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短文主要写了( )。
A.卢沟桥
B.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C.卢沟桥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2】第2自然段中,作者既写了狮子的大小,又写了狮子的________。作者列举________种石狮子,写出了“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
【3】我能想象出,卢沟桥上还有这样一只狮子: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
A.因为卢沟桥上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所以它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B.因为卢沟桥上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C.因为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所以它成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结实——(________) 互相——(________) 好像——(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起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引出下文 C.承上启下
【3】这段话主要是围绕赵州桥的________这一特点来写的。
【4】本段描写了各种形态的龙。在文中用“﹏﹏﹏”画出来。
【5】请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语段阅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1】文中加点的“神气”的意思是( )
A.神情 B.精神饱满 C.自以为优越而得意或傲慢
【2】片段中表示神态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出三个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梧桐树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一个个灰白色,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夏天,我们在你的树荫下做功课,那么凉爽。有时,我仰起头来,透过密匝(zā)匝的绿叶,我看见金灿灿的阳光在闪烁。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秋天,你悄悄地落叶了,我们把落叶堆积起来,点燃了。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
冬天,在我做功课的地方,照射着灿烂的阳光。我明白了,梧桐树!你落了叶,好让阳光给我们更多的温暖。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1】选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其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填空。
(1)短文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乐地绽开在枝头”的“绽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匝”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联系上下文,我知道“密匝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比喻句,用“______”画出来,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桃花的叹息
山脚下有片桃树。桃花盛开时,红得像火,艳得像霞。人们走过,情不自禁地赞叹:“啊,多美的桃花呀!”
这时,有一朵小小的桃花,在人们的赞美声中,自我陶醉着。
蜜蜂飞来,想为它采蜜。它摇晃着身子说:“走开,走开!快去,快去!别碰坏我美丽的花裙!”
蝴蝶飞来,想替它传粉。它高傲地说:“快走,快走!别打搅我的美梦!”
就这样,当别的桃花边成鲜美可口的桃子时,它却( )枯萎了 ,它挂在树枝上( )哭了。
慈祥的风伯伯恰巧经过,( )问道:“孩子,你怎么哭了呀?”
枯了的桃花( )叹息道:“唉!当我还是蓓蕾时,就憧憬着我将是鲜花;当我已经枯萎,又怀念着我曾经是一朵鲜花。可是,当我正是鲜花时,却虚度了那鲜花似的年华。”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①亲切地 ②逐渐地 ③悲伤地 ④深深地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比喻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_______
(2)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_______
(3)指白白地度过(年岁)。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桃花在_______中陶醉了,它赶走了采蜜的_______和________。
(2)从桃花的叹息中,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年的春天,桃花依然灿烂美丽,慈祥的风伯伯不希望又有桃花虚度年华,想给桃花们提个醒,它会说些什么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微群阅读
文段(一):
“压岁钱”的传说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辟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在大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大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就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因“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文段(二):
关于“年”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一样,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
将“年”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他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子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浑身战栗,再也不敢向前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竟然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来帮助大家驱逐“年”的。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后来就成了中国汉族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它象征着团圆、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也寄托着希望。后来,人们为了庆祝过年,并且防止“年”再出来伤人,在每年的腊月三十放鞭炮、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敲锣打鼓。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下来,成为全世界庆祝人数最多、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1】【理解词语】根据意思,在括号中填写故事里出现的词语。
(1)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
(2)指忽然明白,醒悟过来。( )
【2】【梳理故事】品读故事,做一做。
(1)两则民间故事都与中国传统节日______有关系。小妖“祟”和怪兽“年”都出现在________。“祟”专门伤害________,而“年”每到除夕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_________”。白发老人抓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弱点将“年”驱逐。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后来就成了中国汉族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________”。
【3】【积累句子】两则故事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句子,将故事中这样的句子摘抄到卡片里。
15、北风和太阳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最后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
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
北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汗流浃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和__________比赛,_________获胜了。因为他____________。
【3】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
16、学完本文,你一定深受启发,那就以“寒风凛冽”为主题画一幅画吧,看谁最有创意。
17、按要求写句子。
1.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运用加点的词写一个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例: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下列病句。
(1)果园里到处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到现场来的观众大约有200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估计他这道题肯定做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每个句子都有问题,请你认真找一找,再用修改符号修改。
在做家庭作业时,一道数学题被我难住了。我想来想去反复思考,总是找不到思路。老师忽然想起教的画线段、列图表的方法。我赶紧震作精神,动起手来。忽然,很快找到了门路,难题攻破了。原来,只有方法得当,难题就不难了。
21、习作天地
假如给你一次去未来旅行的机会,面对未来的世界,你可能会经历或遭遇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350字左右的习作。